據美國相關媒體報道5月10日美國聯邦政府宣布美國17個州和華盛頓特區進入國家緊急狀態,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此舉并非部分媒體宣傳的“國家緊急狀態”,而是美國交通部下屬的聯邦汽車運輸安全管理局發布了的“區域緊急狀態聲明(Regional Emergency Declaration)”美國總統拜登就此召開緊急會議,以應對突然發生的美國最大能源管道被攻擊導致的美國出現的油荒,這是今年美國飛出的超大黑天鵝,實在沒有人想到美國竟然會發生這樣的重大災難。
這背后是美國最大的成品油管道運營商科洛尼爾管道公司聲稱遭到了網絡威脅和攻擊,被黑客組織勒索數百萬美元,并要求用比特幣等加密貨幣支付,導致了該公司關閉了整個管道網絡。
在這個消息公布后,美國原油市場價格立刻暴漲,因為這樣一來,美國很可能會發生油荒,很多人都慌忙去加油,連美國這個原油可以自給自足的國家都發生油荒,這確實讓人匪夷所思。
這次受到網絡攻擊的石油管道長8850公里,每天運輸超過3.8億升的各種燃油,滿足美國東海岸45%的燃油需求,這意味著對于美國經濟是重大災難,如果不能快速修復,美國經濟又將遭受重創。
真是緊急狀態惹的禍?消息面上,美國進入緊急狀態無疑備受關注。
美國交通部下屬的聯邦汽車運輸安全管理局9日發布了一份區域緊急狀態聲明。由于出現緊急狀況,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9日表示,聯邦政府正在為該公司提供幫助以避免供應中斷。
然而業內專家強調,需要持續關注上述事件的影響,但僅從10日的美股盤面看,其并不是構成科技股遭遇拋售的主因,美國經濟復蘇引發的板塊輪動以及通脹等預期或許才是。
Nordea資產管理集團高級宏觀策略師Sebastien Galy表示,投資者可能不愿將更多資金投入科技股等昂貴股票。基金經理越來越多地押注于銀行、旅游和休閑等行業,這些行業將在經濟復蘇、更多企業重新開業時受益。
瑞信集團分析師Ipek Ozkardeskaya表示,對通脹上升可能侵蝕未來收益價值的擔憂,也可能促使投資者遠離科技股。大宗商品價格攀升、供應鏈問題和芯片短缺正在增加生產成本,這可能會影響到個人消費者和企業利潤。“在我們看來,最新就業報告顯示出美國勞動力市場復蘇令人意外的停頓,而此時其他基本面和數據都顯示出復蘇的加速。然而,隨著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以及許多大型公司聲稱供需不平衡導致輸入成本與終端客戶價格上漲,對通貨膨脹的擔憂仍將是未來幾個月投資者關注的主要問題。”
(本文由家住美國網站綜合整理報道)